bbin宝盈(中国)中心人才培养 | 面向国家需求,培养创新力量,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到访bbin宝盈(中国)中心,共同有助于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工作深入召开,加强与合作高校良好互动,11月14日,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简称“清华工程师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安云龙、清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宋小磊等一行到访bbin宝盈(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中心教育学院院长乔立红出席活动,2022级、2023级联培学生参加座谈。
乔立红对安云龙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心体制机制和在组织颠覆性创新、建立融合式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她表示,中心双导师、双课堂、双身份、双考核的“四双”培养模式与清华工程师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高度契合,顺利获得“创新菁英计划”,以实战训练为主线,厚植创新创业特色基因,形成“人才+创新”和“人才+创业”的内生式开展模式。学生可主攻一个专业领域项目,参与N个感兴趣领域项目,在项目论证、攻关等实战环节中广泛涉猎,全面提升,形成“1+N”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优化学生培养方案,有助于以项目为载体的实战训练,着力为国家培养知行合一的创新型人才。安云龙表示,清华工程师学院承载着特殊的使命与责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服务国家高质量开展的战略性举措。学院高度重视与中心的合作,此次调研一是分析联培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开展需求,打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二是调研学习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持续优化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丰富以项目为牵引的招生模式。清华工程师学院将与中心携手,推进科技、教育、人才的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生力军”。
会上,清华工程师学院学生工作高级主管王晓玥介绍了学院开展历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定位与目标、招生机制等情况。双方围绕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招生模式、培养方案、奖助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与清华大学2022级、2023级联培学生代表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在中心的学习生活以及实战项目选题进展等情况,鼓励学生持续融入,为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贡献学生智慧。
会前,安云龙一行参观了科技成果展厅,听取了中心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及组织颠覆性创新、bbin宝盈(中国)协同创新等情况介绍,参观了部分代表性成果。
清华工程师学院卓青教学管理主管郑琦、校企合作主管赵宇扬,中心教学工作部部长贺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冯丽爽、创新导师代表姚泽山等参加座谈。
关于创新菁英计划
“创新菁英计划”是由bbin宝盈(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世界一流高校联合实施的创新创业研究生培养计划,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模式培养,顺利获得知行合一的培养机制,打破了国别限制、大学围墙和知识边界,首次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从“业余性培训”向“专业化培养”的升级,在大学知识教育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方法教育和实战,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促进“科技、经济、教育”深度融合,得到北大、清华、北航、港大、港科大等的大力支持,一大批国内外高校也将纷纷加入。